蟑螂的诱杀防治研究进展
蟑螂的诱杀防治研究进展
王柏海,胡家鑫
(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蜚蠊是世界性莺要卫生害虫,俗称蟑螂。成若虫 污染食物、粮食,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 已知的室内蜚蠊有4科6属13种,主要种类有美洲 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e)、德国小蠊(BlatteUa germanic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和日本大蠊(P. japonica)¨-31。由于蜚蠊危害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发 展安全有效的控制方法特别重要。到目前为止,尽管 人们为防治蟑螂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也取得了很大进 展,但仍有待深入研究在不污染环境和不危害人身健 康的情况下灭蟑。本文就蟑螂的诱杀与防治进展情 况综述如下。蟑螂诱杀剂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 外媒介昆虫学热衷研究的课题。人们在努力探索用 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将蟑螂聚而杀之。
对蟑螂的诱杀具有用药少、效率高、使用方便、 经济的特点,避免了因药物喷洒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人体的毒害,药液大部分浪费,对施药技术与器械 有一定要求,对蟑螂产生极大的抗性等不利因素,越 来越成为防治蟑螂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寻找对 蟑螂具有强力的诱杀剂,已成为人类防治蟑螂的共 同愿望。
1.蜚蠊引诱剂的研究
对蜚蠊的诱杀,关键是引诱剂的性能。蜚蠊引 诱剂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在伦敦就使用了 一种引诱剂——含磷的诱饵,该诱饵放在一个纸板 内以防溅出。引诱剂的使用相关的不利因素包括活 性成份、剂量及引诱范围,因此要有严格的环境才能 使引诱剂充分发挥作用。在引诱剂的研究中,国内 外学者陆续已有报告。
1.1 生物测定方法 要准确的筛选出有效的引诱 剂,必须有一种科学有效的生物测定方法。传统的 生物测定方法,即是将被测试物质、对照物质、水、栖 息场所等一同分置在玻璃方箱内固定装置,通过蟑 螂自由选择来判定被测物质的相对引诱力,但由于 在同一环境两种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数据不准。武 生明等设计了一种方便的红外自动记录仪器,该仪 器由监测室、主机和打印机三部分组成,可以昼夜监 测蜚蠊的取食、取水活动,得到蜚蠊取食食物的频 次、累计时间用于分析蜚蠊受引诱剂引诱的情 况M J。这种测试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各 种不足之处。但这种仪器价格昂贵,而且由于该仪 器引诱口大小难以控制而造成测试数据失真,因此 张启贵等介绍一种新的测定物质对蟑螂引诱力的简 易试验方法∞j。他们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不同物 质对蟑螂的引诱力,并成功开发出了杀蟑毒饵。也 可以通过触角点位的方法来判断蜚蠊对引诱物的反 应情况。熊春生等研究了美洲大蠊对多种化合物的 触角电位反应,其中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性植物油类 诱发EAG反应的作用最强,其次是酮、醇、酯胺类化 合物,苯及其衍生物诱发作用最弱,在测定的化合物 中二乙胺能够诱发最强的EAG反应∞1。
1.2引诱剂的筛选 国内学者均曾就蟑螂食性特 点在其著作中有过专门的阐述。目前开发的蜚蠊引 诱剂的产品主要是食物引诱剂,如美国Palo Aho公 司生产的AverC310和Biosys GP一2食物引诱剂。在 许多民间杀蟑诱杀剂配方中,均以引诱剂主要是食 物引诱剂,这些引诱剂主要成分一般由含糖、油脂、 蛋白质丰富的物质按一定配比组成的。从试验结果 来看,食物引诱剂主要对蜚蠊若虫引诱效果好,但对 蜚蠊成虫引诱效果不理想。因此,国内外学者又开 始寻找其他引诱剂,以加强对蜚蠊成虫的引诱活性。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虽然嗅觉反应器官对不同物质 的反应阈值不同,但在普通情况下,只有分子量在 50—300间的化合物才易于挥发扩散,所以在筛选 引诱物质的时候所选择的物质尽量满足易挥发和分 子量处于50—300之间的化合物。董桂蕃等就美洲 大蠊对一些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发 现在所试的醇、酸和酯类物质中,对某些醇类反应较 强,其中丙三醇等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J。日 本学者指出,甘油、稻糖和麦芽糖对蜚蠊有一定的取 食引诱作用¨o o Brenner&Patterson发现含有尿酸 的食物对蜚蠊有引诱力[91。Sugawara等则对两种酯 类化合物——烷基环乙烷乙酸酯和环己烷烷酸酯对 德国小蠊的引诱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都对德 国小蠊有很好的引诱作用¨。
2.信息素研究
昆虫信息素(Insect Pheromones)是同种昆虫个 体之间在求偶、觅食、栖息、产卵、自卫等过程中起通 讯联络作用的化学信息物质。有关蟑螂信息素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和聚集信 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s)。利用昆虫信息素防 第24届全闼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黼展示会资料汇编 ·91· 治害虫是约世纪弱年代以来发展越来的一种治照 新技术。由于具有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对害虫灭 敌和有益生物安全等优点,开发、利用昆虫信息素以 戚先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2.1性信息索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簪l诱物的注懑 力又转向生物活性物质——蜚蠊性信息素的分离、 合成及引诱作用上。周延鑫首次指出合成即蟑螂酮 一B(pc五planone B)不仅对罐蛊有性的兴奋俸恩,藤 且具有引诱力。现已有研究报道了美溯大蠊、耀色 大蠊(e.倒iginosa)、日本大蠊等种类性信息素主要 化学成分及其来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同为 Periplaneta属鹃3静蜚蠊,美溯大蠊、烟惫大蠊纛瑟 本大蠊的性信息素,化学成分非常相似,并且对异种 的雄成虫亦有一定引诱作用。如在日本太蠊的性信 息素中尽管不存在Periplanone B和Periplanone A 薅释成分,但这耀耱纯合物仍对蠢本大蠊的雄戚虫 有明显的引诱作用。此外,与这些信息素结构相似 的植物发挥Germacrene—D,亦能引诱美洲大蠊和 爨本大蠊的雄成虫。在折翅蠊科下的Oxyhaloinae 藏科,各种蜚蠊的雄成虫熊产生两类纯学信号物,一 类是引诱雌成虫的性信息索,另一类是完成交配必 须的信息素。这两类化学物质分别由雄成虫腹部的 羧腺体和背腺体分泌。
2.2聚集信息素 Ledoux最先发琨了德国小蠊的聚 集行为,并指出这是由于个体间能分泌一种能被同种 个体识别的化学物质,后来称为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s)In]。蜚蠊聚集售患素大多由壹肠垫 分泌细胞产生,当粪便经过直肠垫时就吸附在粪便中, 随粪便排出体外而释放。聚集信息素的化学成分比较 复杂,可能是多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膜按一定比例 瀑会着共同发生作用。对聚集行隽及聚集信息素研究 得最多的是德国小蠊。人们对德国小蠊的聚集信息索 研究比较深入,已发现了多种不同的活性组分,包括甲 酚、安息香酸、乳酸、烷胺及游离脂肪酸簿。Sakuma& Fukami的研究表蹰德国小糠的聚集信息索包括雩|诱麓 和滞留剂两部分,引诱剂是一种混合气体,由烷胺和具 有高度挥发性的l-二甲基龙一甲基-2.丙醇组成,氨、Efl 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主要成分,两滞留翔的主要成分 燕Blattellastanoside.A(C鲻H∞C晒)和Blattellastanoside-B(C硝86。CIO,),其中l-二甲胺基。一甲基-2丙醇 是活性最强的组分mJ。但蜚蠊的聚集信息素主要成分 及毙铡都还没其俸确定秘统一,还需进~步研究。努 外聚集信息索要在实际中廒用,入工合成是研究的重点。
3.诱杀剂的应用效果
引诱剂最主要的应用是制作诱杀剂。毒饵和化 学农药郝哭麓被取食螽才起襻用,当这些化学药裁 具有趋避性气味或有其他食物按存时,其作用效果 就很有限,而引诱剂就可以弥补其不足。若把信息 素加在毒鹰中,可以降低毒饵的驱避性,延长萤蠊与 毒饵酶接触时闻以及提高毒饵的竞争力。
有人曾在食物引诱剂中加入雌蟑螂性信息素 后,不仅能增加对雄成虫的引诱效果,而且也能增加 对若虫岭引诱作用,僵对雌或虫的效果增加不暖显。 在今詹发展中,应考虑食物引诱剂与性信息索的结 合作用,同时考虑使用聚集信息索。也有人曾做过 实验,加有分辨粗提物的伏蚁腙(Finitron)毒饵在5 d后瓣德国小蠊的致死率为国,是对照(泰鸯羹提取 物)的2倍。同祥,在生物防治方面(如白德菌、病 毒等),引诱剂(信息素)也有重要的作用。
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毒力 岛”麓祷效对谤撵螂,该产品安全无毒,高效专一。 其主要成分由食饵、蟑螂信息素和蟑螂病毒(PD— NV)等组成,采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凝胶状蠲饵,蟑 螂来开巢穴寻找食物和水源时,胶饵中的信息素弓l 诱蟑螂驭食,藓郑隧巢后感病死亡,丽由于蜂螂会吃 死蟑螂传染其他蟑螂,毒性便在蟑螂之间鼹广泛传 播开来。同时,雌性蟑螂卵鞘中也会携带病原至下 一代,达到持续灭杀效果。天津检验检疫局在巴基 斯逛“玛拉坎”万吨海轮使用了“毒力岛”,药效试验 结果:德国小蠊的死亡率投药第5天为13.33%,7 d 达98%,15天达100%;黑胸大蠊的死亡率投药第5 d为59.3%,15 d达90%,30 d达100%。它将是传 统化学农药杀虫荆的必然替代产品。
4.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 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在杀蟑过程中过乱使用化学农 药而产生抗药性,这对蟑螂防治工作普遍提出较高、 较追切的要求。从目前灭蟑药剂的发展趋势来看, 仍有些问题值得生产企业予以重视。
一是要选用高纯度的化学引诱剂和筛选更好的 引诱剂,大力人工合成信息素并加紧开发蜚蠊聚集 信息鬃。如果制晶巾原料中间体带进了有害的微量 杂质,就能影响到害虫的弓|诱作用。此外,裔效的引 诱剂能照好地降低毒饵的驱避性和加强应用效果。 如果能将聚集信息索运用到制剂中,就可以轻松灭蟑。
二是引诱剂在产品配方中的用量适度,用量低 时对害虫的引诱剂作用不理想,过高时有时会出现 驱避作用。另外,用量过高时也会增加制剂成本。因此,寻找引诱剂在产品配方种的最佳配比浓度,也 是我们研发的一个重点方向。
三是大力发展生物灭蟑产品。目前在国内生产的灭蟑产品中,大多为化学农药,对环境、人畜不友好,不仅易使嫜螂产生抗药性,而且杀蟑的同时也损 害了人类健康,因此环保型灭蟑产品将是今后市场宠儿。
参考文献:
【1】冯警章,棼予元,吴疆棱。审莺薅酆种类和防裁[酶】。l£窳: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
[2]曹敏.蟑螂的化学防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 (4):253-255
【3】粱铁耩,寒茳,舞羔簸。我嚣嫜蟋骚客懿梵令特点【j】.孛挚 重嫩杀虫药械,2004,i0(3):191-192.
[4]武嫩明,董桂蕃,董肖德.蜚蠊取食活动监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羧制杂志,1991,2(3)(增刊):65-68.
[5 2 张襄燹,嗣秀兰,李巍+等.测定掳疆辩簿螂弓|诱力的试验方 法舔究【J】.孛华叠垒杀虫药梭,2006,12(2):113一115.
[6] 熊静生,高巨真.美洲大蠊对多种化仓物的触角嗅觉电位反应 [J】.昆虫学报,1992,35(1):8·14.
[7】 董桂蕃,蘩宙德,武生明.羹潲大壕对一些他学物质的嗅觉行 为反应[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1,2(3)(增刊): 46-50. 【8】T..ji H。Taneike Y。Feeding stimulant effeel of four aldopentoses and three related compounds On coekrmehes【l】。Jan J Environ Entomol Zoot。1989。1(I):27-30.
[9]Brenner R J,Patterson R S.Laboratory feeding activity and bait preferences of four species of cockroaches(Orthoptera:Btattaria) 【?】。j Econ Entomot,1989,82(2):159.162。
(10]Sugawara R,Kufihara S,Muto T.Attraction ofthe german cock* roach to cyclohexane acetates[J】.J Insect physiol,1975,21 (8):957-964.
【ll 3 LodollX A。Etude experimentale du gregarisme el de 1"interattraetion soeiale ehez les blattid s【J】。Ann Sci Nat Bot Bid,1945,7 (1):76—103.
[12]Sakuma M。Fukami H.The aggregation phennomone of the getm∞cockroach,Blattella germanica(L.)(Dictyoptem:Blauel— lid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the attraetant components《臻 epheromone(J】.Appl Entomol 7,ool,1990,25(2):355-368。